1. 有關公共行政的敘述,下列何者最為正確? 


2. 主張「政治-行政」兩分的行政學先驅學者為下列何人? 


3. 就組織學習的層次而言,重新評估既定目標以及所根據的價值及信念,係指: 


4. 羅聖朋和克拉夫丘克(D. H. Rosenbloom & R. S. Kravchuk)認為行政運作應遵循憲政體制的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5. 近代行政倫理觀將「行為倫理」擴展到「政策倫理」,進而提出三個倫理準則,以期追求環境永續。下列何者不是這三個倫理準則? 


6. 行政倫理的確保機制,可以用2×2的矩陣圖來做區分;美國監察使(Ombudsman)的設置屬於: 


7. 下列那一個陳述是用來批評人群關係學派以偽善的方式利用員工,以提高其生產力,而非真正關心員工的感受? 


8. 下列何者不是非正式組織常見的缺點? 


9. 美國聯邦政府有所謂的「獨立管制委員會(independent regulatory commission)」,成立目的不在行政功能,而是獨立管制特定政府事務。我國下列行政機關何者最接近前述組織型態? 


10. 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組織文化」的概念? 


11. 甄選程序或工具的內容能代表工作績效重要層面的程度,稱為: 


12. 除公務員服務法與公務人員考績法之外,下列何者與公務人員紀律及義務的規範最為密切相關? 


13. 政府規費的徵收,較符合下列那一項原則? 


14. 有關我國公共債務的相關規定,下列何者正確? 


15. 依據政府採購法的規定,「不經公告程序,邀請二家以上廠商比價或僅邀請一家廠商議價」的作法,是下列那一種招標方式? 


16. 有關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的核心要素,不包含下列那一項? 


17. 在佛洛姆(V. Vroom)的「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中,那一個基本概念代表「某一特定的努力將會產生某一特定績效的主觀信念」? 


18. 根據賀茲伯格(F. Herzberg)的「激勵-保健二因理論」的分類,成就感屬於那一種因素? 


19. 有關我國公務人員任用制度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20. 政府制定某些公共政策的原因是為了糾正市場失靈,市場失靈不包含下列何者? 


21. 下列何者用以敘述「國會議員在進行法案投票時彼此資源與利益交換的現象」? 


22. 某機關的目標是希望「第一線公務人員都能以親切友善的態度來服務民眾」,但績效指標卻訂為「員工必須每天準時打卡上下班」。此情形是指在描述訂定績效指標時,未能符合下列那一個原則? 


23. 在我國地方制度法中,有關地方行政機關之設計與規範,下列何者錯誤? 


24. 有關公民參與的概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25. 下列何者為我國成立行政法人的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