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題辭使用,何者錯誤? (110年考題) 


2. 謝遏(遏,謝玄字)年少時,好著紫羅香囊,垂覆手。太傅(謝安)患之,而不欲傷其意,乃譎與賭,得即燒之。(《世說新語.假譎》)關於謝安對謝玄的教育方式,與下列何者形容最接近? (111年考題) 


3. 「大水河,流到舊鎮的這一段,河岸河底,全是清淨的黑沙。我們在沙灘上找一個個橄欖型的小洞,用手一挖,就挖出一個個黃澄澄的蜆子。最令我懷念的是那裏的渡船,渡船二十四小時服務,不論晴天或雨天,船夫都守在渡船上。那以後,大水河也漸漸改變了風貌。先是上流山區,濫伐森林,不能保持水分,而且有大量泥沙流下來,使河水淤淺。人們也在上游建築水壩,把河水引導去灌溉。平時下游沒有水,一旦颱風來臨,水壩開始洩洪,雙管齊下,幾乎把舊鎮這個大竹筏沖走了。然後,有人開始採砂石,在河上架橋。自從有了橋,就不容易看到船影。然後,人們開始把污水流進大水河裡。以前,我在河裡游泳,喜歡放低眼睛,使視線接近水面。那樣子,我會覺得河面特別寬,特別大。水從很遠的地方流過來,流到很遠的地方去,讓我想起很多事。」
根據上文,作者最想表達的是: (111年考題) 


4. 袁宗道〈論文〉下有云:「爇香者,沉則沉煙,檀則檀氣,何也?其性異也。奏樂者,鐘不藉鼓響,鼓不假鐘音,何也?其器殊也。文章亦然:有一派學問,則釀出一種意見。有一種意見,則創出一般言語。無意見則虛浮,虛浮則雷同矣。」袁宗道強調寫文章應該:  (104年考題)


5.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於己者,忌之而不願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於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下列選項,何者最能涵括本文主旨? (110年考題) 


6. 「一個女人喊救命的尖叫衝破凌晨。至少三十八個人聽到,但都沒立即叫警察。有人探出窗外。汽車經過。無人出來。那女人就被刺死了。喊得再大聲也被居民的沉默殺死。靜得很恐怖。靜不再是選擇聲音而成了拒絕聲音。靜竟被喻做石頭,石頭只『在』並沒『活』著。靜竟被喻做鏡,冷冷映照別人的悽慘。但靜不就是無語,無助吸收所有的殘酷。城裡熙攘著,闊佬大喝,攤販吆喝,窮人喝風,但見證者即啞靜。靜擴張沉默的距離,大家擁抱成牆,沉默排成殘酷的同情。」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最接近作者旨趣的是: (109年考題) 


7. 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下列選項何者最切近司馬遷的意旨? (103年考題) 


8. 惟大甲溪塊石層疊,支派雜流,水勢西衝,直入大海;遇春夏盛漲,極目汪洋,誠險道也。此外,如中港、房裏、柑尾,雖險阻稍減,然或溪面廣闊,或急湍洶湧,皆迫鄰海汊,亦危險莫測者也。此數處非無駕舟侍濟之人,大率土豪撐駛,藉索多貲;少不如願,即肆剝掠有之。行旅之受害也久矣,義渡其容緩歟!……爰集紳士、郊商、耆庶而諭以意,且先捐廉以為之倡,乃無弗踴躍樂諭。不數旬,共捐洋銀八千九百餘圓;其不敷者,則搜羅充公租穀以足之。依據上文,地方仕紳、商賈與耆老捐錢的目的是: (106年考題) 


9. 「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若使庖人調和而食之,則不可以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誅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誅暴而私之,則亦不可以為王伯矣。」(《呂氏春秋·去私》)關於此文意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591 (106年考題) 


10.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文中孔子認為「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的原因是什麼? (109年考題) 


11.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知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繇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方孝孺〈豫讓論〉)本段文字旨在強調:士君子立身事主,應當有何作為? (105年考題) 


12. 《紅樓夢》中有一段關於荼蘼花的敘述:
湘雲便抓起骰子來,一擲個九點,數去該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上面是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著一句舊詩,道是:「開到荼蘼花事了。」註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問:「怎麼講?」寶玉皺皺眉兒,忙將籤藏了,說:「咱們且喝酒罷。」下列選項,最符合此籤意涵的是: (109年考題) 


13. 〈龜山島志異.孤墳〉:「在通往四○一高地途中,還有福建海澄來的黃聰明老先生,一個人盤坐在高高的山腰上,從清朝咸豐八年到現在。想當初,《噶瑪蘭廳志》已經刊行,太平軍鬧得正凶,慈禧太后還沒聽政,林肯還沒有當美國總統,開蘭進士楊士芳還要再等個十年才中進士。不管是洋牧師馬偕博士或是日本警察,也還沒到臺灣,更不知道太平洋中有這麼個小島……。黃老先生在這個遙遠的小島上,什麼都沒聽到,什麼都沒看到,耳根清淨,可真正是個隱士哩!」此一來自「時間軸」的種種想像,產生了何種效果? (106年考題) 


14.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易經.坤.文言》)下列選項與上文所述意涵最為接近的是: (107年考題) 


15. 魯迅會氣瘋了。連那臭豆腐都是不臭的,急就章粗製濫造,還來不及焐酸。盜火者辛苦偷來的火苗,被人拿來放花炮,炸臭豆腐,點金魚火花玩。他煮了自己的心肝,被吃掉的卻是皮毛。三味茶樓、阿Q 飯店、孔乙己土產、楊二嫂麻辣鍋,咸亨酒店開起全國連鎖,他也差點被孫子釀成老酒,大家都搶著吃「魯迅飯」。他被笑嘻嘻地吞掉,沒人想起人肉和血饅頭。作者在上文中最主要批判的是: (105年考題) 


16. 桓譚《新論》曰:「若其小說家合殘叢小語,近取譬諭,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下列有關桓譚的主張,敘述正確的是: (103年考題) 


17. 下列選項,何者不是表達「無入而不自得」的情懷? (108年考題) 


18. 「在印度,火車如果晚點6 小時,那是正常情況,晚點13 小時才算晚了。不過,印度的火車比起飛機,算是太準時了。剛去印度的時候,我會很生氣,老是去催去問,火車到底什麼時候才來,每個人告訴你的都不一樣。但去了一段時間後,我就安穩下來。從那天開始,我覺得印度的火車一定會來,飛機也一定會來,何必這麼急呢?人生可以不必那麼急。所以,我在印度的月臺上讀了很多很多書。」上文最想表達的是什麼? (108年考題) 


19. 梁啟超於清末提倡進取冒險的精神,以激發民氣,喚醒國魂。對於國人多稱「樂則行之,憂則違之」、「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孝子不登高,不臨深」,他強調:「夫此諸義,亦何嘗非孔門所傳述;然言非一端,義各有當,孔子曷嘗以此義盡律天下哉!」(梁啟超〈論進取冒險〉)梁啟超所傳達的觀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6年考題) 


20. 「未來10年的AI革命比工業革命規模更大,而且來得更迅速猛烈。AI勝過人類的領域只會一個個增加。但是,工作能力並不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原因。身為人類的獨特之處,是因為我們有愛的能力。我們跟AI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有愛。」據此而言,下列選項何者近似AI程式目前難以超越人類的領域? (110年考題) 


21. 《孟子.公孫丑》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下列選項,與本文說法最不符合的是: (107年考題) 


22. 蘇軾〈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下列選項的敘述,何者錯誤? (108年考題) 


23. 朱自清〈論意義〉:「(語言文字)比較複雜而非習見習聞的,就得小心在意才會豁然貫通。……《韓非子》裡說宋人讀書,看見『紳之束之』一句話,便在身上繫了兩條帶子。人家問他……他回答『書上這麼說來著』。」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與朱自清所言相牴觸? (107年考題) 


24. 「我們看待現實事物的方式,是如何受到藝術性文化的深刻影響,只要試著在腦中描繪木星的形象就能明白。一提到木星,大多數人的腦中都會浮現一顆有著大理石橫紋、帶著大紅斑的暗紅色星球。……相對於此,月亮的形象就十分平面。或許月亮的盈虧變化也加強了這樣的平面性,但為什麼單單只有月亮,在人們心目中形成這麼強烈的二次元印象呢?原因很簡單,從小時候讀的童話繪本和插圖,到浮世繪及各類畫作,我們都不斷看到各式各樣的『圓月』。深藍色的夜空中,靜靜佇立著大大的、柔和的淡黃色圓月——這或許是一般人心中最完美的月亮形象吧!」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符合文意? (109年考題) 


25. 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傳統是生存的必要。我發現,自己原來對「現代化」的預期是片面的。先進國家的「現代化」是手段,保護傳統是目的。譬如在環境生態上所做的鉅額投資與研發,其實不過是想重新得回最傳統最單純的「小橋流水人家」罷了。大資本、高科技、研究與發展,最終的目的不是飄向無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語言、文化,自己的歷史、信仰,自己的泥土。(節錄自龍應台〈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作者所謂的「現代化」與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 (104年考題)


26. 「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聖人者,應時權變,見形施宜,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論世立法,隨時舉事。」(《文子.道德》)下列何者最不符合上文意旨? (103年考題) 


27. 勝有五:知可以與戰不可以與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孫子兵法.謀攻》)。依據上文,下列何者所述符合掌握勝利的五種情境:a.主帥必須精準分辨可開戰與不可開戰的對象。b.主帥必須依據實力來決定戰術。c.主帥應使全軍上下同心奮戰以取勝。d.主帥應對下屬做有效監督,隨時準備對抗對手。 (104年考題)


28. 我輩看名山,如看美人,顰笑不同情,修約不同體,坐臥徙倚不同境,其狀千變。山色之落眼光亦爾,其至者不容言也。庚戌春晚,予遊黃山有記,自謂三十雲峰之美略盡。而元素後予往,以秋月,所為記簡而整,有與不同者,取境使然。(黃汝亨〈姚元素黃山記引〉)下列選項,最符合本文意旨的是: (110年考題) 


29. 臉書對我而言,其實只是在各處網路裡閒逛之後,不知還能做什麼的消耗。在這裡的某種消耗,使得時間不斷變得稀薄,過往的那種充滿實感、不可思議向前趕的生活,像窗櫺格子般快速前進的世界瞬間消失不見。在這裡,最詭異的是,大量的時間與空間都不斷被消融,過往行人、窗景都變得單調又似虛脫,如蛻下的蛇皮般徒留空洞的花色,虛浮的落在草地之間,彷彿遺棄和死亡。(節自梁評貴〈臉書〉)上文中「如蛻下的蛇皮般徒留空洞的花色」意指為何?  (104年考題)


30. 「不如學仙去/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蓮/腳在泥中,頭頂藍天/無需穎川之水/一身紅塵已被酒精洗淨」本段文字描寫的人物,與下列選項相同的是: (105年考題) 


31. 「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鍾嗣成〈錄鬼簿序〉)文中的「塊然泥土者」,意近: (106年考題) 


32. 杜甫〈前出塞.其六〉:「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本詩反映的國防思想,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107年考題) 


33. 國家之需賦也,如枵腹待食;窮民之輸將也,如挖腦出髓。為有司者,前迫於督促,後懾於黜罰,心計曰:「與其得罪於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於無若我何之百姓。」是故號令不完,追呼繼之矣;追呼不完,箠楚繼之矣;箠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江盈科〈催科〉)依據上文,下列選項之敘述何者正確? (107年考題) 


34.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過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以待其成者。閔閔焉,如嬰兒之望長也,弱者養之以至於剛,虛者養之以至於充。三十而後仕,五十而後爵,信於久屈之中,而用於至足之後,流於既溢之餘,而發於持滿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蘇軾〈稼說〉)根據上文對古人培養人才的意旨,下列選項何者最為接近? (109年考題) 


35. 「這些被一部士君子們所擯斥的民間故事與歌謠,到了現在,還能夠在民眾的嘴裡傳誦著,這樣生命力底繼續掙扎,我們是不敢輕輕看過的。何則?因為每一篇或一首故事和歌謠,都能表現當時的民情、風俗、政治、制度,也都能表示著當時民眾的真實底思想和感情。所以無論從民俗學、文學,甚至於語言學上看起來,都具有保存的價值。民間文學的搜集和整理,在世界各國,早就有了許多民俗學者與文學家從事過了,其所收穫的成果,也都是大有可觀的。然而我們臺灣,雖說是也有許多先人的遺產,但除卻於報紙上、雜誌上,時或看到片鱗片爪,可說是絕無聞見的。」依據上文,下列選項最符合作者之意的是: (107年考題) 


36. 李贄〈黨籍碑〉:「公但知小人之能誤國,不知君子之尤能誤國也。小人誤國猶可解救,若君子而誤國,則末之何矣!何也?『』」李贄此論不乏對人性有深刻的反省。文中『 』裡應填入下列那一選項,最能符合整段的文義? (107年考題) 


37. 下列文句「 」中的字義,前後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108年考題) 


38. 依據下文,關於〈創新者的DNA〉的敘述,何者正確?對於如何產生創意構想,岱爾和〈創新者的DNA〉的另外兩位作者訪查三千位高階主管與經理人後指出:「絕大部分的受訪者都表示,他們在產生創意構想之前,都曾從事特定的某種行為,例如觀察某些事物、與某些人交談、進行某項試驗、提出某些問題,這些行為觸發了他們的構想。」從事不一樣的行為可以刺激大腦,做出創造性的新連結。雖然岱爾等人並沒有直接訪談賈伯斯,但研究結論符合我們對賈伯斯的認識。


39. 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遊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世,兼併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於刻薄而便於嚴法久矣,其後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姚鼐〈李斯論〉)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作者對李斯的評價? (110年考題) 


40.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侮臣,願藉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墨子.公輸篇》)下列選項,何者最能說明墨子之所以能勸服公輸盤的主要原因? (110年考題) 


41. 「大眾文化的特點就是喜愛熱鬧與新奇,缺乏精緻文化所必要的靜觀與內省。為孔夫子立一座十五層樓高的造像,讓臺北市民抬頭就看到它,是自彰化八卦山大佛類似的觀念推演而來的,是典型的通俗文化表現形式的誇張。它的作用引發對儒家哲理的服膺者少,造成視覺『震撼』者多。大眾文化的工作者為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不惜以異乎尋常的手段,得到一時的成功,犧牲比較長遠的藝術價值。現代大眾是匆忙的、不經意的、觀光客式的;文化對他們而言是娛樂的同義語。」
下列選項,最符合上文之意的是: (111年考題) 


42. 或謂欒武子曰:「聖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子盍從眾?子為大政,將酌於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戰者三人而已,欲戰者可謂眾矣!〈商書〉曰:『三人占,從二人。』眾故也。」武子曰:「善鈞從眾。夫善,眾之主也。三卿為主,可謂眾矣!從之,不亦可乎?」(《左傳.魯成公六年》)下列選項何者最切合本文意旨? (103年考題) 


43. 「在幸福中有一個被實踐的經驗:當我們將幸福給予了別人,我們所擁有的卻比原來更多了。這真是一個罕見的現象:一般來說,我們給予,我們所擁有的就應該減少!」根據上文,以下選項何者正確? (106年考題) 


44.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敘述錯誤的是: (108年考題) 


45. 「美國婦人之地位,在萬國中比較為高,試舉數端如下。凡男子相遇於道中,點頭而已,惟遇婦女,則必脫帽為禮。在昇降機室中,一婦女進,則眾皆脫帽。地下電車,坐位既滿,一婦進,男子必起讓坐。繁文縟禮,如見大賓,然此不徒對於上流社會為然,即尋常婦女亦莫不如是也。女尊男卑之風,非僅遊美者之言,即美國人亦自謂然也,故有恆言曰『欲驗一國文野程度,當以其婦女之地位為尺量』。試觀亞洲婦女之地位,較之歐美實大相徑庭,故亞洲文明不能與歐美並駕齊驅,其信然也哉。」(林獻堂《環球遊記》)
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11年考題) 


46. 「這裡是多麼美好的處所,但這時候,卻有種不知道為什麼而起的莫名心情,深深認知到……,自己並不屬於這樣的地方。我不屬於這裡。儘管這裡很美好,但總覺得這樣的美好,並不是我能輕易觸及,或者能夠永遠停留。因為這裡,不屬於我。望向窗外,山中的雪確實停了。也應該是離開的時刻。」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符合所描述的意境? (108年考題) 


47. 「有許多人生難題並不需要今天來解決,因為『明天』早就準備好了一切。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怎麼樣在困苦的環境中完成了學業。有好幾次,他在夜裏痛哭,但是『明天』替他抹去眼淚。有好幾次,他幾乎絕望,但是『明天』給他帶來生的意志。有好幾次,他想向整個惡劣的環境報復,但是『明天』告訴他報復雖然可以出氣,但是也表示『沒有志氣』。他幾乎軟弱到完全依靠『明天』扶著他走路,一步是一步,一個『明天』捱過一個『明天』。現在,他完成志願,『銑鐵』在烈火中造成劍。這是『明天』所經營的一個最大的奇蹟。」
根據上文所述,其旨意與下列選項最接近的是: (111年考題) 


48. 「有許多人生難題並不需要今天來解決,因為『明天』早就準備好了一切。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怎麼樣在困苦的環境中完成了學業。有好幾次,他在夜裏痛哭,但是『明天』替他抹去眼淚。有好幾次,他幾乎絕望,但是『明天』給他帶來生的意志。有好幾次,他想向整個惡劣的環境報復,但是『明天』告訴他報復雖然可以出氣,但是也表示『沒有志氣』。他幾乎軟弱到完全依靠『明天』扶著他走路,一步是一步,一個『明天』捱過一個『明天』。現在,他完成志願,『銑鐵』在烈火中造成劍。這是『明天』所經營的一個最大的奇蹟。」
若將「明天」當作座右銘,下列何項寓意與之最相近? (111年考題) 


49. 下列成語的解說,何者錯誤? (107年考題) 


50.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羆。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為百獸之音。昔云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為鹿鳴以感其類。伺其至,發火而射之。貙聞其鹿也,趨而至。其人恐,因為虎而駭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羆聞而求其類,至,則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柳宗元〈羆說〉)下列敘述,最符合本文主旨的是: (109年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