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最新消息
線上論壇
考古題
常見問題
帳號申請
忘記密碼
題庫分類
公職考試
鐵路特考
高普考
初等五等
地方特考(三、四等)
一般/警察特考
司法特考
移民特考
關務特考
民航特考
調查局
海巡特考
稅務特考/國稅局約僱人員
身障特考
外交特考
機關就業
經濟部國營事業聯合招考
臺鐵公司
捷運公司
台電新進雇員
自來水公司評價人員
中油公司
中鋼公司
中華郵政
中華電信
臺灣菸酒
臺灣港務
臺鐵營運人員
農會
漁會
農田水利
環保局清潔隊員、稽查員
公路監理
台糖
臺北自來水
經濟部工業局
公幼教保人員
證券類
證券商業務員
證券商高級業務員
期貨商業務員
投信投顧業務員
企業內部控制
股務人員
票券商業務員
證券分析師
金融市場常識與職業道德
債券人員
銀行類
NEW!!! 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資格測驗
金融人員基礎學科測驗(FIT)
金融科技力知識證照
理財規劃人員證照
信託業務人員證照
銀行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證照(一般金融)
初階授信人員證照
初階外匯人員證照
銀行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證照(消費金融)
公民銀行招考(一般金融組)
公民銀行招考(共同科目)
公民銀行招考(儲備人員)
公民銀行招考(工員)
證照類
導遊領隊人員
不動產經紀人
地政士
消防設備人員
門市服務丙級技術士
保險類
投資型保險業務員
人身保險代理人
財產保險經紀人
財會類
記帳士
會計事務技術士乙級
中小企財務人員
會計事務技術士丙級
國貿類
國貿業務技術士乙級
國貿大會考
國貿業務技術士丙級
專責報關人員
兩岸暨東協經貿商務人才
升學考試
警專正期班
四技二專
升大分科測驗
模擬考試
警專正期班第36期線上模擬考試(完整版)
警專考試能力測驗分析
軍事考試
軍事考試
高普考 » ☆考前最後衝刺☆ 歷屆試題隨機成卷,打破備考慣性 » 試題 » 高考國文 » (收錄103年~111年歷屆試題,每次隨機抽取50題)
單選題
每題2分
1. 「在印度,火車如果晚點6 小時,那是正常情況,晚點13 小時才算晚了。不過,印度的火車比起飛機,算是太準時了。剛去印度的時候,我會很生氣,老是去催去問,火車到底什麼時候才來,每個人告訴你的都不一樣。但去了一段時間後,我就安穩下來。從那天開始,我覺得印度的火車一定會來,飛機也一定會來,何必這麼急呢?人生可以不必那麼急。所以,我在印度的月臺上讀了很多很多書。」上文最想表達的是什麼? (108年考題)
(A)人生很難學習耐心與從容的等待
(B)人生在等待的時候要學會急事緩辦
(C)印度的飛機與火車從來沒有準時過
(D)在誤點中明白人生一切都可自我安排。
2. 汪琬〈跋劍閣圖〉:「此圖雖不免院家氣,而用筆最為蒼潤。及觀圖中人,皆按騎徐行,指顧間頗有閒雅態,若不知閣道之險者,真能品也。予因思士大夫處崎嶇嶮巇之場,率當安閒如此,然後可濟於難,若輕薄躁妄,未有不失身墜者,夫豈徒度閣道然哉!」根據本文,作者認為面對險境最好的態度是? (104年考題)
(A)先發制人
(B)如履薄冰
(C)從容不迫
(D)冒險犯難。
3. 「大水河,流到舊鎮的這一段,河岸河底,全是清淨的黑沙。我們在沙灘上找一個個橄欖型的小洞,用手一挖,就挖出一個個黃澄澄的蜆子。最令我懷念的是那裏的渡船,渡船二十四小時服務,不論晴天或雨天,船夫都守在渡船上。那以後,大水河也漸漸改變了風貌。先是上流山區,濫伐森林,不能保持水分,而且有大量泥沙流下來,使河水淤淺。人們也在上游建築水壩,把河水引導去灌溉。平時下游沒有水,一旦颱風來臨,水壩開始洩洪,雙管齊下,幾乎把舊鎮這個大竹筏沖走了。然後,有人開始採砂石,在河上架橋。自從有了橋,就不容易看到船影。然後,人們開始把污水流進大水河裡。以前,我在河裡游泳,喜歡放低眼睛,使視線接近水面。那樣子,我會覺得河面特別寬,特別大。水從很遠的地方流過來,流到很遠的地方去,讓我想起很多事。」
根據上文,作者最想表達的是: (111年考題)
(A)水壩建築促進農業灌溉的便利
(B)人為開發改變大河的澄淨樸實
(C)砂石採挖減少河床泥沙的淤積
(D)橋樑鋪設增加往來交通的靈活。
4. 魯迅會氣瘋了。連那臭豆腐都是不臭的,急就章粗製濫造,還來不及焐酸。盜火者辛苦偷來的火苗,被人拿來放花炮,炸臭豆腐,點金魚火花玩。他煮了自己的心肝,被吃掉的卻是皮毛。三味茶樓、阿Q 飯店、孔乙己土產、楊二嫂麻辣鍋,咸亨酒店開起全國連鎖,他也差點被孫子釀成老酒,大家都搶著吃「魯迅飯」。他被笑嘻嘻地吞掉,沒人想起人肉和血饅頭。作者在上文中最主要批判的是: (105年考題)
(A)地方美食的走味與變調
(B)觀光文化庸俗化的困境
(C)歷史名人商品化的現象
(D)文化記憶的遺忘與斷層。
5.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蘇軾文集》)
作者「心識其所以然」者為何? (111年考題)
(A)默契神會,一氣呵成
(B)心有靈犀,剛柔並濟
(C)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D)舉重若輕,熟能生巧。
6.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侮臣,願藉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墨子.公輸篇》)下列選項,何者最能說明墨子之所以能勸服公輸盤的主要原因? (110年考題)
(A)以多於楚王所給付的重金誘導
(B)謂其義不殺人之主張自相矛盾
(C)啟發其人性深處的不忍人之心
(D)宋國的人口眾多一時無法征服。
7.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蘇軾文集》)
依作者之見,畫者「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其弊在於: (111年考題)
(A)枝節瑣碎
(B)本末倒置
(C)形神不一
(D)雕金飾玉。
8. 「一個女人喊救命的尖叫衝破凌晨。至少三十八個人聽到,但都沒立即叫警察。有人探出窗外。汽車經過。無人出來。那女人就被刺死了。喊得再大聲也被居民的沉默殺死。靜得很恐怖。靜不再是選擇聲音而成了拒絕聲音。靜竟被喻做石頭,石頭只『在』並沒『活』著。靜竟被喻做鏡,冷冷映照別人的悽慘。但靜不就是無語,無助吸收所有的殘酷。城裡熙攘著,闊佬大喝,攤販吆喝,窮人喝風,但見證者即啞靜。靜擴張沉默的距離,大家擁抱成牆,沉默排成殘酷的同情。」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最接近作者旨趣的是: (109年考題)
(A)有時無語問蒼天的無奈,是最悲憫的同情
(B)靜默無聲勝有聲,在恐懼中只能安靜活著
(C)沉默是金,有時為了自保,必須拒絕聲音
(D)靜是淡漠的冷眼旁觀,沉默是自私的語言。
9.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論語‧ 顏淵》)從這句話看來,子路行事具有怎樣的特質? (109年考題)
(A)率性而為
(B)明斷是非
(C)謀定而動
(D)仁民愛物。
10. 李贄〈黨籍碑〉:「公但知小人之能誤國,不知君子之尤能誤國也。小人誤國猶可解救,若君子而誤國,則末之何矣!何也?『』」李贄此論不乏對人性有深刻的反省。文中『 』裡應填入下列那一選項,最能符合整段的文義? (107年考題)
(A)彼蓋自以為君子而氣定神閒也。故其雖千萬人而往矣,孰能止之
(B)彼蓋自以為君子而本心無愧也。故其膽益壯而志益決,孰能止之
(C)彼蓋自以為君子而不明農圃也。故其體不勤而穀不分,孰能止之
(D)彼蓋自以為君子而德風及之也。故其不戰而能屈人兵,孰能止之。
11. 「我們看待現實事物的方式,是如何受到藝術性文化的深刻影響,只要試著在腦中描繪木星的形象就能明白。一提到木星,大多數人的腦中都會浮現一顆有著大理石橫紋、帶著大紅斑的暗紅色星球。……相對於此,月亮的形象就十分平面。或許月亮的盈虧變化也加強了這樣的平面性,但為什麼單單只有月亮,在人們心目中形成這麼強烈的二次元印象呢?原因很簡單,從小時候讀的童話繪本和插圖,到浮世繪及各類畫作,我們都不斷看到各式各樣的『圓月』。深藍色的夜空中,靜靜佇立著大大的、柔和的淡黃色圓月——這或許是一般人心中最完美的月亮形象吧!」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符合文意? (109年考題)
(A)視覺的主要特徵是將所有的物體形象化
(B)我們所熟知的月亮,是透過科學所認識
(C)我們往往不是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是運用「過去接受的印象」來看它
(D)我們看待木星與月亮的焦點不同,因此造成月亮在我們心目中具有圓滿形象。
12. 下列題辭使用,何者錯誤? (110年考題)
(A)「琴瑟友之」,用於祝福新婚夫婦
(B)「銀漢雙輝」,用於祝賀夫妻雙壽
(C)「彤管揚芬」,用於音樂比賽獲獎
(D)「業紹陶朱」,用於貿易公司開幕。
13. 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下列選項何者最切近司馬遷的意旨? (103年考題)
(A)伯夷、叔齊皆為「青雲之士」
(B)顏淵篤學可成為「青雲之士」
(C)說明「閭巷之人」建功立業的企圖心
(D)「閭巷之人」欲留名後世須得地位崇高者援引。
14. 「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聖人者,應時權變,見形施宜,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論世立法,隨時舉事。」(《文子.道德》)下列何者最不符合上文意旨? (103年考題)
(A)守憲章而觀俗之異化,格定法以達權救弊
(B)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為法者,與化推移
(C)法本無弊,例實敗之。法者,公天下而為之者也;例者,因人而立以壞天下之公者也。昔之患在於用例破法,今之患在於因例立法
(D)任何策略制度的擬定,在不同環境下,都應有不同的作法,亦即策略與其所處的環境必須要能配合才能產生效果,再好的策略放在不適合的環境下都無法產生績效。
15. 下列文句「 」中的字義,前後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108年考題)
(A)「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蘇軾〈前赤壁賦〉)/他自「少」小離鄉,至今已十年
(B)「去」國懷鄉,憂讒畏譏(范仲淹〈岳陽樓記〉)/你該好好考慮自己的「去」留問題
(C)三十曰壯,有「室」(《禮記.曲禮上》)/這個房子的「室」內空間寬敞,住起來很舒適
(D)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蘇軾〈前赤壁賦〉)/他熱愛攀岩卻無安全配備,實在「危」險。
16. 「那一個母親不是仙女變的?像故事中的小織女,每一個女孩都曾住在星河之畔,她們織虹紡霓,藏雲捉月,幾曾煩心掛慮?她們是天神最偏憐的小女兒,終日臨水自照,驚訝於自己美麗的羽衣和美麗的肌膚。她們久久凝注著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華弄得癡然如醉。而有一天,羽衣不見了,她換上了人間的粗布——她已經決定做一個母親。有人說她的羽衣被鎖在箱子裡,她再也不能飛翔了,人們還說,是她丈夫鎖上的,鑰匙藏在極秘密的地方。可是,所有的母親都明白那仙女根本就知道箱子在那裡,也知道藏鑰匙的所在。在某個無人的時候,她甚至會惆悵地開啟箱子,用憂傷的目光撫摸那些柔軟的羽毛。她知道,只要羽衣一著身,她就會重新回到雲端,可是她把柔軟白亮的羽毛拍了又拍,仍然無聲無息地關上箱子,藏好鑰匙。是她自己鎖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飛了,因為她已不忍飛去。」根據內容判斷,下列選項何者最貼近本文主旨? (110年考題)
(A)每一位母親都曾是披著羽衣的美麗仙女
(B)母親是拋下自身快樂,為子女奉獻的人
(C)身為人母,依舊會眷戀少女時期的光華
(D)每一位母親都應無怨無悔的為家人犧牲。
17. 下列文句中的「卒」,與《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的「卒」字用法及意義相同的是: (105年考題)
(A)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歡然道故
(B)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C)未若巖岫頤神,娛心彭老,優哉游哉,聊以「卒」歲
(D)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
18.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文中孔子認為「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的原因是什麼? (109年考題)
(A)時人過猶不及,無法允執厥中
(B)當時大道崩壞,亂國民不聊生
(C)君子崇禮奉樂,味在飲食之外
(D)朝廷賢愚不分,君子食不知味。
19. 在中世紀,人類意識的兩方面——內心自省和外界觀察都一樣,一直在一層共同的紗幕之下,處於睡眠或者半醒狀態。這層紗幕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見織成,透過它向外看,世界和歷史都籠罩上了一層奇怪的色彩。人只能意識到他自己是一個種族、民族、黨派、家族或社會集團的一分子——人只有透過某種普通的類來認識自己。在義大利,這層紗幕最先煙消雲散,對於國家和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做客觀的處理和考慮成為可能的了。同時,主觀方面也相應地強調表現它自己;人成為了精神的個體,並且也這樣認識自己。依據上文,「在中世紀」至「在義大利」的主要轉變是: (110年考題)
(A)從注重客觀分析轉變為注重主觀詮釋
(B)從注重集體意識轉變為注重個體自覺
(C)從注重外在追求轉變為注重內在修養
(D)從注重國族權力轉變為注重人民權利。
20. 下列文句中之「辟」,與《論語‧ 憲問》「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的「辟」字意義相同的是: (109年考題)
(A)墾草入邑,「辟」地殖穀(《史記‧ 范雎蔡澤列傳》)
(B)買田宅必居窮「辟」處,為家不治垣屋(《漢書‧ 蕭何傳》)
(C)大夫之臣,拜不稽首,非尊家臣也,所以「辟」君也(《荀子‧大略》)
(D)故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猶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無適也(《荀子‧ 儒效》)。
21. 「這裡是多麼美好的處所,但這時候,卻有種不知道為什麼而起的莫名心情,深深認知到……,自己並不屬於這樣的地方。我不屬於這裡。儘管這裡很美好,但總覺得這樣的美好,並不是我能輕易觸及,或者能夠永遠停留。因為這裡,不屬於我。望向窗外,山中的雪確實停了。也應該是離開的時刻。」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符合所描述的意境? (108年考題)
(A)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B)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C)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D)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22. 下列成語的解說,何者錯誤? (107年考題)
(A)肉山脯林:形容生活極度的奢侈
(B)沐猴而冠: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
(C)沆瀣一氣:指氣味相投者在一起,多用於貶義
(D)鳥盡弓藏:指對環境生態的維護,冀能永續經營。
23. 蘇軾〈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下列選項的敘述,何者錯誤? (108年考題)
(A)詞中的「幽人」與「孤鴻」皆有孤獨清高的形象,人鴻合一
(B)「驚起卻回頭」,描寫鴻雁驚魂未定,呈現出幽人戒慎恐懼的心態
(C)「揀盡寒枝不肯棲」,以鴻雁不肯棲息於樹枝,表明幽人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節操
(D)「寂寞沙洲冷」,以鴻雁獨宿於清冷的沙洲,反襯幽人力爭上游不甘寂寞的意志。
24. 往歲中秋節,酣歌待漏深。胡當今夜月,獨坐古槐陰。杯酒新持戒,賓朋乏賞音。心神翻覺爽,若撫素弦琴。(陳第〈甲寅中秋〉)根據詩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109年考題)
(A)往年中秋作者飲酒作樂直到深夜
(B)今年中秋作者獨自一人賞月過節
(C)今年中秋作者不只戒了酒,亦無賓朋往來
(D)今年中秋作者月下彈琴,慨嘆無知音聆賞。
25. 「有許多人生難題並不需要今天來解決,因為『明天』早就準備好了一切。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怎麼樣在困苦的環境中完成了學業。有好幾次,他在夜裏痛哭,但是『明天』替他抹去眼淚。有好幾次,他幾乎絕望,但是『明天』給他帶來生的意志。有好幾次,他想向整個惡劣的環境報復,但是『明天』告訴他報復雖然可以出氣,但是也表示『沒有志氣』。他幾乎軟弱到完全依靠『明天』扶著他走路,一步是一步,一個『明天』捱過一個『明天』。現在,他完成志願,『銑鐵』在烈火中造成劍。這是『明天』所經營的一個最大的奇蹟。」
若將「明天」當作座右銘,下列何項寓意與之最相近? (111年考題)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B)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D)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
26.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於己者,忌之而不願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於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下列選項,何者最能涵括本文主旨? (110年考題)
(A)闡述是己而非人的世俗通病
(B)術業的成就,關鍵在於好問
(C)勸人應勤學不輟,力爭上游
(D)師心自用者,為害心術甚大。
27. 惟大甲溪塊石層疊,支派雜流,水勢西衝,直入大海;遇春夏盛漲,極目汪洋,誠險道也。此外,如中港、房裏、柑尾,雖險阻稍減,然或溪面廣闊,或急湍洶湧,皆迫鄰海汊,亦危險莫測者也。此數處非無駕舟侍濟之人,大率土豪撐駛,藉索多貲;少不如願,即肆剝掠有之。行旅之受害也久矣,義渡其容緩歟!……爰集紳士、郊商、耆庶而諭以意,且先捐廉以為之倡,乃無弗踴躍樂諭。不數旬,共捐洋銀八千九百餘圓;其不敷者,則搜羅充公租穀以足之。依據上文,地方仕紳、商賈與耆老捐錢的目的是: (106年考題)
(A)疏濬河道
(B)打擊海盜
(C)設置義渡
(D)建置橋樑。
28. 「未來10年的AI革命比工業革命規模更大,而且來得更迅速猛烈。AI勝過人類的領域只會一個個增加。但是,工作能力並不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原因。身為人類的獨特之處,是因為我們有愛的能力。我們跟AI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有愛。」據此而言,下列選項何者近似AI程式目前難以超越人類的領域? (110年考題)
(A)影借日光作盈闕
(B)朝發羅馬夕奧匈
(C)鐵道輪船競相逐
(D)銅雀春深鎖二喬。
29.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賴得賢主人,覽取為吾綻。夫婿從門來,斜柯西北眄。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石見何纍纍,遠行不如歸。」(漢樂府〈豔歌行〉)下列敘述何者不屬於詩中所蘊含的情感? (103年考題)
(A)瓜田李下的見疑之情
(B)歲月流逝的感傷之情
(C)飄零遊子的思鄉之情
(D)無事生波的無奈之情。
30. 「為國者有不足懼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不足懼,天象變見不足懼,小人訛言不足懼,山崩川竭不足懼,水旱蟲蝗不足懼也;賢士藏匿深可畏,四民遷業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恥道消深可畏,毀譽亂真深可畏,直言不聞深可畏也。」(歐陽修《新五代史》)下述何者非此段引文之意旨? (103年考題)
(A)行政當謹防上下徇私包庇
(B)務咨詢,達壅蔽,乃為政之要務
(C)在位者當慮事宏遠,以免天災頻仍
(D)為政當注重民生,避免人民屢遷其業。
31. 愛因斯坦:「如果沒有追求理解的熱情,單靠科學方法本身,我們將一事無成,甚至連科學方法都不會產生。在我看來,方法的完美與目標的混亂,似乎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如果我們真誠渴求全人類的安全、福祉與自由發展,絕對不乏達成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方法。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的人類為追求這個目標而奮鬥,這個目標的卓越性終究會獲得證明。」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07年考題)
(A)科學研究常在科學方法改善歷程中調整目標
(B)研究目標是科學方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C)真正的科學方法必在正當目標的引領下形成
(D)科學方法終將證明人類奮鬥目標的卓越價值。
32. 「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鍾嗣成〈錄鬼簿序〉)文中的「塊然泥土者」,意近: (106年考題)
(A)木形灰心
(B)木訥口拙
(C)灰頭土臉
(D)灰軀糜骨。
33. 「大眾文化的特點就是喜愛熱鬧與新奇,缺乏精緻文化所必要的靜觀與內省。為孔夫子立一座十五層樓高的造像,讓臺北市民抬頭就看到它,是自彰化八卦山大佛類似的觀念推演而來的,是典型的通俗文化表現形式的誇張。它的作用引發對儒家哲理的服膺者少,造成視覺『震撼』者多。大眾文化的工作者為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不惜以異乎尋常的手段,得到一時的成功,犧牲比較長遠的藝術價值。現代大眾是匆忙的、不經意的、觀光客式的;文化對他們而言是娛樂的同義語。」
下列選項,最符合上文之意的是: (111年考題)
(A)表現形式的誇張常是通俗文化的表徵
(B)精緻文化唯有捨棄熱鬧新奇方有可為
(C)滿足大眾視覺震撼有違文化建設宗旨
(D)藝術價值的獲取亟需異乎尋常的手段。
34. 「有許多人生難題並不需要今天來解決,因為『明天』早就準備好了一切。我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怎麼樣在困苦的環境中完成了學業。有好幾次,他在夜裏痛哭,但是『明天』替他抹去眼淚。有好幾次,他幾乎絕望,但是『明天』給他帶來生的意志。有好幾次,他想向整個惡劣的環境報復,但是『明天』告訴他報復雖然可以出氣,但是也表示『沒有志氣』。他幾乎軟弱到完全依靠『明天』扶著他走路,一步是一步,一個『明天』捱過一個『明天』。現在,他完成志願,『銑鐵』在烈火中造成劍。這是『明天』所經營的一個最大的奇蹟。」
根據上文所述,其旨意與下列選項最接近的是: (111年考題)
(A)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C)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D)聽天且由命,逆來而順受。
35. 兒說,宋人善辯者也,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故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考實按形,不能謾於一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本文主旨是: (104年考題)
(A)肯定宋人兒說的雄才善辯
(B)指出白馬非馬,不能馳騁千里
(C)說明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D)諷刺虛辭無法通過現實生活考驗。
36. 「仁」是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心,真實而合禮的流露。請問下列選項,何者最能顯現孔子的仁心? (105年考題)
(A)子罕言利,與命,與仁(《論語.子罕》)
(B)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論語.述而》)
(C)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論語.述而》)
(D)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論語.述而》)。
37. 〈龜山島志異.孤墳〉:「在通往四○一高地途中,還有福建海澄來的黃聰明老先生,一個人盤坐在高高的山腰上,從清朝咸豐八年到現在。想當初,《噶瑪蘭廳志》已經刊行,太平軍鬧得正凶,慈禧太后還沒聽政,林肯還沒有當美國總統,開蘭進士楊士芳還要再等個十年才中進士。不管是洋牧師馬偕博士或是日本警察,也還沒到臺灣,更不知道太平洋中有這麼個小島……。黃老先生在這個遙遠的小島上,什麼都沒聽到,什麼都沒看到,耳根清淨,可真正是個隱士哩!」此一來自「時間軸」的種種想像,產生了何種效果? (106年考題)
(A)孤墳是臺灣歷史發展的縮影,成為本文聯繫的核心,並藉以傳播歷史知識
(B)讓人感受龜山島遠離塵俗,引人流連忘返,自古以來就成為隱士卜居之處
(C)讓孤墳因時間與事件的對應變得充滿意義,而墓主的形象也彷彿清晰展現出來
(D)太平軍鬧得正凶,但《噶瑪蘭廳志》順利刊行,可知清廷治理臺灣已日趨穩定。
38.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知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繇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方孝孺〈豫讓論〉)本段文字旨在強調:士君子立身事主,應當有何作為? (105年考題)
(A)竭盡智謀,忠告善道
(B)垂光百世,照耀簡策
(C)捐軀殞命,眩世駭俗
(D)防患未然,扶危持顛。
39.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過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以待其成者。閔閔焉,如嬰兒之望長也,弱者養之以至於剛,虛者養之以至於充。三十而後仕,五十而後爵,信於久屈之中,而用於至足之後,流於既溢之餘,而發於持滿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蘇軾〈稼說〉)根據上文對古人培養人才的意旨,下列選項何者最為接近? (109年考題)
(A)鼯鼠五技而窮
(B)與時俱進,精益求精
(C)清斯濯纓,濁斯濯足
(D)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40. 朱自清〈論意義〉:「(語言文字)比較複雜而非習見習聞的,就得小心在意才會豁然貫通。……《韓非子》裡說宋人讀書,看見『紳之束之』一句話,便在身上繫了兩條帶子。人家問他……他回答『書上這麼說來著』。」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與朱自清所言相牴觸? (107年考題)
(A)朱自清此段在於提醒讀者閱讀時要注意今古詞語意義變化
(B)紳之束之是一種譬喻,並非以帶縛身,而是自我約束之意
(C)意義有時不是光看表面,而是必須深入文意才能真正理解
(D)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上所記未必是最真確的,應善加體會。
41. 「在幸福中有一個被實踐的經驗:當我們將幸福給予了別人,我們所擁有的卻比原來更多了。這真是一個罕見的現象:一般來說,我們給予,我們所擁有的就應該減少!」根據上文,以下選項何者正確? (106年考題)
(A)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D)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42. 甲:「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乙:「胯下王孫久見輕,誰知一躍竟成名。古來將相本無種,庸眾何為色不平?」丙:「留侯美好如婦人,五世相韓韓入秦。傾家為主合壯士,博浪沙中擊秦帝。」丁:「久與君王共苦辛,功成身退步逡巡。五湖渺渺煙波闊,誰是扁舟第二人?」上引四首詩所歌詠的歷史人物,正確的選項是: (104年考題)
(A)甲:項羽、乙:張良、丙:韓信、丁:范增
(B)甲:韓信、乙:項羽、丙:張良、丁:陳涉
(C)甲:項羽、乙:韓信、丙:張良、丁:范蠡
(D)甲:項羽、乙:韓信、丙:陳涉、丁:張良。
43. 國家之需賦也,如枵腹待食;窮民之輸將也,如挖腦出髓。為有司者,前迫於督促,後懾於黜罰,心計曰:「與其得罪於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於無若我何之百姓。」是故號令不完,追呼繼之矣;追呼不完,箠楚繼之矣;箠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江盈科〈催科〉)依據上文,下列選項之敘述何者正確? (107年考題)
(A)國家之苛斂賦稅,有若率獸而食人,刁民將無所遁逃
(B)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受箠楚囹圄,將揭竿起義
(C)有司之媚上苛下,媚於權勢不恤民苦,暴露官僚黑暗
(D)有司當開倉放糧,明君應令比歲蠲免,救人民於水火。
44. 《孟子.公孫丑》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下列選項,與本文說法最不符合的是: (107年考題)
(A)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B)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
(C)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
(D)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
45. 或謂欒武子曰:「聖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子盍從眾?子為大政,將酌於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戰者三人而已,欲戰者可謂眾矣!〈商書〉曰:『三人占,從二人。』眾故也。」武子曰:「善鈞從眾。夫善,眾之主也。三卿為主,可謂眾矣!從之,不亦可乎?」(《左傳.魯成公六年》)下列選項何者最切合本文意旨? (103年考題)
(A)欒武子從善如流,察納雅言
(B)三人須同時占卜,才可做出決定
(C)宴席中飲酒,比較容易說服他人
(D)世上無絕對好的事,最好能少數服從多數。
46.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本文意旨? (106年考題)
(A)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B)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C)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D)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47. 「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若使庖人調和而食之,則不可以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誅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誅暴而私之,則亦不可以為王伯矣。」(《呂氏春秋·去私》)關於此文意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591
(106年考題)
(A)王伯不應私自誅殺暴君,應交付司法機構公開審理
(B)王伯治國重在治心,應學習庖人弗敢食的調味方式,用心不用技
(C)王伯治國應學習庖人調和五味的精神,廣納眾言,不應執著於一己私見
(D)王伯應去除私慾,誅除暴君後不應把土地佔為己有,應將它封給賢能之人。
48. 「這些被一部士君子們所擯斥的民間故事與歌謠,到了現在,還能夠在民眾的嘴裡傳誦著,這樣生命力底繼續掙扎,我們是不敢輕輕看過的。何則?因為每一篇或一首故事和歌謠,都能表現當時的民情、風俗、政治、制度,也都能表示著當時民眾的真實底思想和感情。所以無論從民俗學、文學,甚至於語言學上看起來,都具有保存的價值。民間文學的搜集和整理,在世界各國,早就有了許多民俗學者與文學家從事過了,其所收穫的成果,也都是大有可觀的。然而我們臺灣,雖說是也有許多先人的遺產,但除卻於報紙上、雜誌上,時或看到片鱗片爪,可說是絕無聞見的。」依據上文,下列選項最符合作者之意的是: (107年考題)
(A)民間文學的口耳相傳性質並沒有文學價值
(B)搜集民間文學得以體會庶民的思想與感情
(C)透過民間文學能了解中國傳統文學的淵源
(D)採錄民間文學是要拉近政府與百姓的情感。
49. 勝有五:知可以與戰不可以與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孫子兵法.謀攻》)。依據上文,下列何者所述符合掌握勝利的五種情境:a.主帥必須精準分辨可開戰與不可開戰的對象。b.主帥必須依據實力來決定戰術。c.主帥應使全軍上下同心奮戰以取勝。d.主帥應對下屬做有效監督,隨時準備對抗對手。 (104年考題)
(A)a.b.c.
(B)a.b.d.
(C)b.c.d.
(D)a.c.d.。
50. 《紅樓夢》中有一段關於荼蘼花的敘述:
湘雲便抓起骰子來,一擲個九點,數去該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上面是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著一句舊詩,道是:「開到荼蘼花事了。」註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問:「怎麼講?」寶玉皺皺眉兒,忙將籤藏了,說:「咱們且喝酒罷。」下列選項,最符合此籤意涵的是: (109年考題)
(A)暗喻榮、寧二府即將沒落,盛極而衰
(B)意謂麝月酒量不如當年,歲月不饒人
(C)時人過猶不及,無法允執厥中
(D)當時大道崩壞,亂國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