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亨利(N. Henry)提出5個公共行政典範(paradigm),下列何者有誤? 


2. 根據組織經濟學的觀點,下列何種做法可有效降低人員與組織間的「交易成本」? 


3. 下列何者為現代多元主義的缺陷? 


4. 在系統理論時期(system theory),認為系統具有反熵作用(negative entropy)係指下列何者? 


5. 下列何者不符合集體決策中議價協商型之特質? 


6. 行政與政治二分的概念,為傳統行政學帶來何種影響或貢獻? 


7. 下列何者非文官制度中「品位分類制」的特質? 


8. 有關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之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9. 有關跨域治理(Across Boundaries Governance)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10. 行政溝通過程中,部屬對上司常常報喜不報憂,或歪曲事實隱瞞真相,此種現象主要是受到下列何種因素的影響? 


11. 有關非營利組織之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12. 有關政策評估的消極目的,下列何者有誤? 


13. 賽蒙(H. Simon)認為組織可經由4種過程來解決衝突,下列何者有誤? 


14. 有關反對公務人員具罷工權的主張,丹哈特(R. B. Denhardt)歸納出4項理由,下列何者有誤? 


15. 學者鍾斯(C. Jones)認為,例行化的提供服務、給付經費或以其他方式將政策付諸實行,是政策執行的何種活動? 


16. 席恩(E. Schein)將組織文化分為3個層次,下列何者為「基本假定」層次的意涵? 


17. 混合掃描決策途徑(mixed-scanning decision-making approach)是下列哪兩種決策途徑的混合? 


18. 下列何者為政府之「非實質收入」? 


19. 公民參與對政府活動與施政相當重要,有關公民參與之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20. 瓦爾多(D. Waldo)發起「新公共行政」以檢討公共行政問題及未來發展,其主要論點為何? 


21. 根據賽蒙(H. Simon)與馬奇(J. March)的見解,下列何者非影響團體衝突的因素? 


22. 衛達夫斯基(A. Wildavsky)認為,要達到「向權力說真話」,政策評估應採下列何者? 


23. 依據《公務員懲戒法》之懲戒處分,下列何者適用於政務官? 


24. 為主動調查並對抗濫權及不公正之人事處分,美國於1989年制定「弊端舉發人保護法」,並特設何種專責機關? 


25. 當公共問題發生後,政府機關因某些理由,極力尋求社會特定意見者的支持,使該公共問題無法排入政府的政策議程內,此作法稱為下列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