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機關為使聽證順利進行,認為必要時,得於聽證期日前舉行預備聽證。下列何者不屬於預備聽證事項?


2. 行政機關所發之罰鍰書漏未記載罰鍰數額時,則該罰鍰處分發生何種效力?


3. 依國家賠償法之規定,公務員於執行職務時,下列何種情況下,國家應負賠償責任?


4. 公務人員對於服務機關所提供之工作條件及所為之管理認為不當者,依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得提起下列何者?


5. 關於國家機關的職權,設立程序及總員額之規定應如何?


6. 依行政執行法之規定,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於行政機關之執行命令、方法或程序等有意見時,得提出何種救濟?


7. 比例原則是強調行政機關追求之行政目的應與下列何者相當?


8. 立法院對於行政命令之審查程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9. 台中縣民張三駕車行經台中市中港路時,因路燈不亮而該路又有巨大坑洞未修補,致車輛嚴重受損,右手骨折,張三向台中縣政府陳情,台中縣政府之下列處理,何者錯誤?


10. 下列何者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7條之規定,於下達或發布後,無須即送立法院?


11. 公法上之請求權,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因幾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12. 依訴願法第28條第2項之規定,訴願決定因撤銷或變更原處分,足以影響第三人權益者,受理訴願機關應如何處理?


13. 國家責任體系分為損失補償與損害賠償,關於二者之敘述,何者錯誤?


1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舉辦全國績優勞工表揚大會,就該次大會所需場地布置,向民間進行物品(獎品、紀念牌)採購,該行為稱為:


15. 根據行政程序法第4條規定之「依法行政原則」,所謂「依法」指下列何者?


16. 行政機關之權限必須以法規為依據,不得任意設定或變更,亦不許當事人協議變動。此係指下列何種原則?


17. 下列何者不得依法提起訴願?


18. 民法係屬國家賠償法之何種法律?


19. 訴願事件有下列何種情形時,應為訴願無理由駁回之決定:


20. 依訴願法之規定,何者不屬於情況決定之要件?


21. 下列何項行為可認定為行政契約?


22. 對行政處分主張信賴保護,其要件不包括下列何者?


23. 同位階法源之適用順序,應依下列何種原則?


24. 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法規命令因下列何種事由而無效?


25. 行政機關對於人民陳情案有同一事由,經予適當處理,並已明確答覆後,而仍一再陳情者,其不予處理之函覆性質為何?


26. 縣市政府環保局依法授權公告指定清除地區,性質上係屬:


27. 行政罰之裁處權的消滅時效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最長為幾年?


28. 下列有關法規命令之敘述,何者錯誤?


29. 下列何者不屬於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


30. 行政程序中行政機關之調查證據應:


31. 地方自治之行政首長及基層之村里長,如依刑事訴訟程序被羈押或通緝者,上級監督機關對之如何處理?


32. 我國國家賠償法第2條及第3條規定係採何種責任?


33. 行政法院就其受理訴訟之權限,認為與普通法院確定裁判之見解有異時,應如何處置?


34. 下列那一項規定與「不當聯結禁止原則」無關?


35. 某直轄市政府依法規將其部分法定權限交由其所屬之某局處辦理,此為下列何種關係?


36. 依憲法第170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2條所指之形式意義的「法律」,下列何者不屬之?


37. 下列那一種法規,僅有總統始能發布?


38.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釋字第462號之意旨,各大學教師評審委員會,關於教師升等評審之權限,係為:


39. 關於行政法上管轄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40.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3條之規定,「職責程度及所需資格條件之區分」,稱為?


41. 依據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下列何者不是地方自治團體?


42. 下列何者屬於典型之公權力行政?


43. 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之再申訴,由下列那一個機關審議決定?


44. 以下何者,非屬公務員懲戒法所定懲戒處分之種類?


45. 依行政罰法得單獨對物之扣留逕行提起行政訴訟時,應提起何種訴訟?


46. 下列何者不屬於事實行為?


47. 下列何者非屬「不確定法律概念」?


48. 下列關於委員會之敘述何者錯誤:


49. 應以證書方式作成而未給予證書之行政處分,其效力為何?


50. 下列何者,須以特別法規定較高之任用資格條件?